“喂,是老羅嗎?有件事想請你幫個忙啊。”周一下班剛回家,四川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羅永杰主任醫師就接到一個老同學打來的求助電話。同學在電話里說,孩子今年上高二,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最近一段時間情緒異常,不愛說話,成績下降,家長和老師都很著急。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有一名來自宜賓的復讀生,前不久因擔心今年高考再考不好對不起媽媽,竟產生幻覺,老認為同學們在議論他、笑話他、要整他,平白無故地做出過激行為,被直接送到了川大華西心理衛生中心接受住院治療。
羅永杰醫生說,每年高考前,總有那么一部分學生,因難以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心理出現問題。據統計數據,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考前莫名緊張焦慮的占81%,心情郁悶的占12%。
過分關愛也是壓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適度緊張有助于人發揮潛能,增強心理抗壓的能力,成為一劑日后應付紛繁社會壓力的預防針。但是,隨著中、高考的臨近,許多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常常表現出急燥、煩悶、抑郁的情緒,甚至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羅醫生分析說,孩子們的壓力來自多方面,比如學校不停地考試、排名次,比如現在不少學校已經開始了高考倒計時等等,考生的焦慮壓力會由此加重。
家長的關心如果表達不當也會成為增壓泵。如很多家長在考前會故作平靜地對孩子說:“別緊張,考試只要盡力就行!”他們口里雖這么說,自己的行為習慣卻因孩子要考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平時喜歡看電視的父母一反常態,每天晚上坐在客廳,安靜地看書、織毛衣。看見孩子學習晚了,兩人會輪番進屋說:孩子,早點休息吧!然后將蘋果削好,牛奶遞上,甚至將洗腳水都打到孩子跟前,再輕手輕腳地退到客廳坐下。父母的這些反常舉動,已經表現出對考試的異常重視,關心的同時也是在給孩子施壓。羅醫生說,一個人對壓力的承受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閥值,孩子就會出現異常的心理問題甚至精神問題。
有效減壓找準癥結
一旦孩子的心理問題嚴重到需要看醫生的地步,那就不是三五天能夠解決得了的。作為一名神經內科醫生,幫人解決心理問題,算是羅醫生“份外”的事情。曾經,有位家長找到醫院泌尿外科的醫生朋友,請他幫忙看看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這位醫生推薦找羅醫生幫忙。羅醫生在向家長詳細了解孩子的情況后只說“試試看”,結果沒過多久,孩子奇跡般地痊愈了。這也正是記者要采訪羅永杰醫生的原因所在,想知道他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解開患者們的心結,讓孩子成功地走出心理陰影的。
對于孩子們心理疾患的預防,羅醫生說那不是三五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他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正確認識自我,不管成績好還是成績差,都有一個自己喜歡的、通過努力奮斗能夠實現的人生目標,再腳踏實地去做,每天過得充實愉快,心理就不會出現問題。高考不會定終身,中考更不會決定一個人的將來,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老師、家長不要把學生的考試成績與他們今后的前途掛鉤,要盡可能創造寬松的環境,讓同學們輕裝上陣。對于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羅老師的治療經驗是通過認真、誠意的交談,讓孩子自愿說出心中的困擾,并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心理輔導,羅老師認為,那種沒有找到原因,就照本宣科式的說教、講道理,是沒有作用的。對于那些比較固執,大腦神經遞質發生改變,通過心理輔導無法解決問題的患者,在心理治療的同時要輔以適當的藥物治療。記者虹軍
支招
五招化解高考焦慮
面對高考這樣意義重大的考試,能做到不緊張的人少之又少。尋找有效調整焦慮的辦法,緩解緊張情緒,盡可能以最佳心態迎接考試,是眾多家長和考生最為關切的事情。心理專家總結出5招抗焦慮,舒緩緊張情緒的方法。
1、鉤手鉤拉法:雙手彎成鉤狀互拉,拉緊放松,再拉緊再放松,如此反復幾次,情緒就會逐漸放松。
2、見縫插針法:抓住所有的空余時間,什么也不要想,記住收縮腹部,同時扭動身體,打哈欠,連續做幾次,也能收到自我放松的效果。
3、呼吸放松法:正確運用深呼吸是調節情緒簡便易行的方法。深呼吸要注意兩個要領:一是緩慢地、有節奏地吸氣,緩慢有節奏地呼氣。二是吸氣后停1至2秒鐘再呼出。
4、心理暗示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一個適合自己的考試目標,把成功的標準與這個目標相聯系。暗示自己:我平常知識學得扎實,考試會成功的;我對自己做什么很有信心;我感到比較輕松,等等。
5、宣泄法:通過活動、鍛煉、聽音樂讓自己的心理壓力下降。把自己的擔憂、焦慮傾訴給自己的好友、父母等,不要悶在心里自己細嚼慢咽。但宣泄也要注意,解決問題不能完全依賴別人,這樣反而會削弱自己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