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所有的科目中,政治、歷史、地理等文科科目是可以通過短期的強化訓練,有效提高考生的個人成績的。但是,短期的強化訓練并不等于死記硬背,也不能脫離課本搞“題海戰術”,將希望寄托在猜題或押題上。海南僑中和海口一中的學科備課組長認為,近年文科高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越來越注重考察學生運用基本的原理或基礎知識對當前的時政熱點進行分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這就要求考生在最后階段的復習必須強化基礎知識尤其是主干知識的融匯貫通,學會從整體上把握和運用學科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時政熱點問題的能力。
政治:關注四套試題,把握高考方向
海南僑中高三政治備課組長李寶元老師對今年高考政治學科的命題趨勢及走向進行了分析。他認為,2007年高考是高中新課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一定會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題型可能比往年的文科綜合的題型更加新穎,也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放性可能更強,甚至體現新課程的探究性特點。而且本學科由國家考試中心專門為我省單獨命題,應盡量適合海南考生的實際,難度上比往年會有所下降,會更加強調學科基礎,重點考察主干知識,也有可能選擇海南素材,突出海南特色。因此,考生在最后階段的備考策略是:仔細研讀《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明確考試要求,掌握考試特點,提高復習備考的針對性。李寶元強調,考生特別要關注省調研測試題和省三套模擬題,這四套題在試卷結構、題型設計、難易程度等方面基本代表了今年高考的方向。
李寶元稱,本屆學生是高中新課改的首屆畢業生,他們在中考時本學科實行開卷考試,高中的基礎會考又實行反向考試(即理考文、文考理),多數學生忽略了高考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缺乏應試的技能和技巧。反映到考試中就是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理解不準確;知識體系不完整,會得不多的知識也顯得很零散;閱讀能力、審題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夠,答題找不到切入點,抓不住問題的關鍵和實質,不能很好把握出題人的意圖,在考試中很難得高分。
李寶元建議考生在沖刺階段必須強化基礎尤其是主干知識的訓練,掌握重點知識,加強理解基礎記憶,同時,加強知識的整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盡量做到有點到線、由線到面,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熱點上,要關注社會熱點,特別是長效熱點(如科學發展觀,“三農”問題,宏觀調控、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等),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身邊的實際,關注海南。在答題技巧上,要特別注意試題和試卷的規定與要求,切忌受思維定勢與固有模式的誤導,歷年高考中均有不少學生在此方面吃虧。
海口一中高三政治備課組長韓藝老師則提醒,今年高考增加了辨析題,考生答題時要把最重要、最能說明的觀點放在突出位置,吸引評卷老師眼球。選擇題的陷阱較多,不仔細辨別容易誤選;主觀題答題要判斷理論要求范圍,因為審題是否準確決定得分高低,答題觀點要全,思維要嚴謹,使用語言必須規范,不要使用口頭語回答。
地理:對照地圖復習,關注鄉土地理
地理是文科考生普遍感覺較難的一門科目,海南僑中高三地理備課組長羅丹文老師認為,最后階段的復習,考生不能離開地圖,因為地圖是地理學科的語言,離開地圖復習容易造成空間定位不準。此外,考生的復習重點還要特別關注海南鄉土地理及地理特征,關注海南生態省建設、一省兩地建設、新興工業省建設、高效熱帶農業生態建設等區域化熱點問題,嘗試用地理學科的語言去解答。
羅丹文分析,今年高考的整體難度比往年可能有所下降,但選擇題的比重加大,考生在沖刺階段的復習要回歸課本,夯實基礎,對必修主干知識要吃透,不要脫離老師的指導盲目做題。空間定位一直是文科考生的弱項,而高考對地理學科的考察就是讓考生在某一個特定的地理環境下,解決相應的歷史問題或時政熱點問題。因此,考生每天要養成瀏覽地圖的習慣,該背的區域圖必須要記熟,只有準確把握住題型的空間定位,才能準確答題。
針對考生在考試中經常出錯丟分的問題,羅丹文認為,目前考生出錯丟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知識儲備不足,而是審題不清。有的考生還沒有看完全題就先入為主,往往答非所問;有的考生基本概念不清,如某種現象是自然原因產生的,卻答成社會經濟原因;有的考生審材料、審題干、審圖時一味貪圖速度,只粗略看到表面的顯性信息,忽略了隱性信息,對一拖二、一拖三的題目要么只回答一個問題,要么前面出錯導致后面連帶出錯。對此,羅丹文告誡考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在考生對高三第二學期所有考試的差錯題過一遍,加深記憶。
在熱點復習方面,羅丹文建議考生關注近年區域化時事政治的熱點焦點問題,如國土整治、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國周邊地區經濟往來的國家的地理特征及重大政治經濟活動,自然災害防治等,培養自己運用學科的知識去解析、關注時政熱點的能力。
在應試技巧方面,羅丹文建議考生要注重審題,要把答題要求跟教材掛靠起來,要把主干知識和最原始的知識掛靠起來,答題要突出關鍵詞,要準確把空間定位落到具體的地點,準確判斷問題需要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是區域地理的知識進行作答。
歷史:分析時政熱點 重視周年紀念日
以史為鑒,注重對考生結合政治常識、經濟常識和哲學常識對當前時政熱點進行分析和綜合運用的考察,是近年歷史學科高考的特點。海南僑中高三歷史備課組長周世慧老師認為,今年高考歷史科目從往年的文綜分離出來,增加了圖片材料題,出題的角度也偏重于用歷史的角度去命題立意,但不管高考的題型如何新穎,最終還是要回歸課本,因此,考生對歷史學科的復習要以不變應萬變,抓好基礎知識的系統化和條理化的梳理,注重老師平時習題和考試的錯題分析,完全有可能在高考時比平常提高10分左右。
李世慧強調,沖刺階段歷史的復習,關鍵要注重歷史事件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專題的形式找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相互間的聯系,系統貫通每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強能力的訓練,學會知識的融匯貫通;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關鍵在于樹立信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適應高考,并針對個人的弱點強化基礎訓練,在記憶力方面下功夫,不要過于追求難題,影響自己的自信心。
對于熱點問題的復習,李世慧建議考生多重視重大歷史事件的“周年紀念日”,如紅軍長征60周年紀念、中國加入世貿組織5周年等,要善于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時政熱點。
李世慧告誡考生要克服幾個在考試中常犯的非智力性丟分的不良習慣:一是規范用筆,今年高考規定使用黑色墨水筆答題,考生如用藍色或其他顏色筆答題,電腦無法識別,成績將無效;二是規范答題,有的考生在平時的考試中大規模涂改,有的不在規定的范圍內答題,而是答在別處再用箭頭躥上躥下,因為今年是電腦評卷,不在規定范圍內答題將不得分;三是注意審題,每年高考考生因為審題不清丟分的很多;四是答題要精煉、準確,只要把考點答出來即可,并不是答得越多得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