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關注現實時事
石獅一中邵維德老師認為,在最后的20天里,考生更應明確自己的確保分和增長分,以使自己在最后黃金般寶貴的時間里獲取最大的收益。在復習中,要做好三點:
一、查漏補缺,強化記憶。語文學科短期可以有效提高考分的內容是什么?無疑是記憶性強的內容,例如默寫、文學名著、文化經典等,從省質檢抽樣統計來看,這三題每題都有約一半的考生要丟2分以上,雖然也有不少考生這三題得分比較理想,但不能說明這些考生這三題涵蓋的內容都復習到位了,而高考試卷出新和獨創的特點,更不能輕視這部分內容。所以考生要檢查自己這部分內容的欠缺,用相當一部分精力來突擊這一部分內容,加強記憶,反復鞏固,不斷與遺忘作斗爭,要力爭在高考前夕將這部分內容再重溫一遍。我們把文化經典也歸到記憶性的內容中,是因為解答文化經典的前提是讀懂,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文化經典只能在考前借助譯文來“讀懂”,臨場再“讀懂”是很困難的。
二、盤活內存,關注窗外。三年的高中學習,考生們都寫了不少的作文和周記,不少考生還有記日記和寫隨筆的良好習慣,更有一些考生三年來摘錄了大量文質俱佳的美文,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考試資源,在臨考前要將這些“內存”激活,“重溫舊夢”,以便尋找可以借鑒的鮮活的素材。此外,考生還要關注窗外,關注現實,關心時事,如果在高考作文里能引進現實鮮活的素材,指點江山(現實),無疑會使考生作文增加不少“分量”。
三、典型引路,瞄準變化。《考試說明》中的“典型示例”很重要,從題型到內容到參考答案都有示范作用,考生一定要仔細閱讀,好好研究,有助于掌握答題規律、答題技巧和答題規范。今年的高考試卷除了可能有文言文斷句題、文學名著填空題、文化經典的選擇題改成簡答題這些變化外,還有一個確定的變化,即更強調文體規范:要求寫規范的記敘文或議論文。對于文體特征不明顯的作文,許多地市質檢卷都有“給分適當下浮”的評判標準,所以考生要強化文體意識,明確規范記敘文或議論文的寫作要求,否則就要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