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五月中下旬,距離高考越來越近,此時按板塊整理知識體系、分類逐項組織高考復習,當是比較有實效的復習策略。
1、語文
就語文“閱讀”板塊的復習備考而言,建議考生要結合語文高考特點與自己的實際,按文體分類,有條不紊組織推進個人語文“閱讀”部分的復習計劃,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高考閱讀文本選配的框架結構,有意識熟悉各板塊的不同文體近三年高考閱讀部分各版塊(默寫除外)的選文類型
二、明確各文體考點范圍,全面復習相關基礎知識
做各文體語段練習時,要建立考點意識,面對一道道考題能迅速、明確地判定這些題目所對應的考點內容。不同的語體文各有具體考點,復習時要按文體分類整理各語體文基本常識。
1、現代文(一)的基本考點
現代文(一)選文類型都是非文學類的實用文體,它包括說明文、議論文和口語語體(如訪談、演講)。建議選讀一些社科類專題學術論文、地理文化介紹、科技說明文、專題訪談、演講辭等文章,熟悉這些文體語言特點與章法結構等。
非文學類語體文涉及的基本考點內容如下:
詞語語境含義理解段意(觀點、要點)概括文本信息把握(即信息篩選與整合。如:推介詞;廣播稿)
文章邏輯結構分析(段落關系、材料作用)
手法表達效果分析(如:十種說明方法、五大論證方法)
拓展運用(續寫、仿寫、縮寫、描寫、評述……)
文體語言要求或效果(如平實與生動說明;議論文常用感嘆句、反問句突出感情傾向性或加強鼓動效果)特別提醒注意口語語體特點(即考點):簡明、連貫、得體;口語化、鼓動性、針對性
2、現代文(二)的基本考點
現代文(二)屬于文學類選文,可以選取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等。
涉及的考點如下:
修辭效果(12種修辭)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選材用意(結構作用與表意作用)表現手法賞析(要歸類復習不同文學體裁特有的表現手法,如:留白、虛實、對比、抑揚、襯托、聯想、象征、懸念、伏筆……)
文學常識(中外作家作品;文學體裁基本常識等,如:敘述、抒情、描寫、視角、線索、結構、風格、意象、意境……)
經典文化常識語言品味鑒賞(詞語、句子含義、蘊含的思想感情、潛臺詞言外意等)主旨、內容概括思想感情評價
3、古代詩詞賞析基本考點:
體裁與題材分類、詩人字號流派作品風格、詩詞格律常識、寫景角度、表現手法(用典、對比、襯托、意象、情境)、詩眼賞析、思想感情評價等。
4、文言文(一)史傳文學基本考點
側重考察文言文基礎知識(常見實詞解釋(通假字、古今詞、多義詞、活用)、常見虛詞用法、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識)以及史傳文學常識、故事情節、描寫方法、人物形象概括與評價、史實材料寫作意圖理解等。文言文是基本功,建議每天要用白話直接通篇認讀一則史傳文段,強化語感。
5、文言文(二)基本考點
文言文(二)選文屬于文言小品類,常見有“記”(志)、“說”、“序”、“論”、“疏”、“書”、“賦”等文體,要了解這些文體的基本常識,每類選讀一些文段,以熟悉文體。特別是古代史論、文論、詩論等文體比較難懂,需要多讀一些語段,培養良好的閱讀心態。
文言文(二)側重考察內涵把握與藝術欣賞:內容概括、句意理解、觀點分析評價、各文言小品常識、寫作方法賞析等。
三、熟練運用閱讀的基本解題方法閱讀解題時,知人論世、分而析之、信息范圍、文本說話、要點意識,都是很有效的閱讀解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漏讀、誤讀信息,提高文本閱讀的完整性、準確性和深刻性。
2、數學
一、認真審題
審題的目的是準確理解題意。認真審題至少有3層意思:
一是防止受到熟悉題目影響“無意中”看錯題,比如有這樣的一道題:“圓錐軸截面的頂角是 120度,腰長是12,則過圓錐頂點的最大截面面積為。”一次考試中有超過一半的同學誤答為軸截面面積。這是受“當軸截面的頂角為銳角或直角時,軸截面面積最大”的影響所致,而當軸截面的頂角為鈍角時,應該是兩條母線垂直時截面面積最大。考試時由于緊張,又是一個簡單問題,沒來得及多想,就把答案填上。
二是對文字較長或符號較多或較新的題目,理解難度較大,有時要讀兩遍甚至數遍才能理解,要有耐心,經驗表明,較長的題目往往不難,這不僅考查數學知識,也考查心理素質。
三是遇到難題做不下去,要回頭仔細審題,看看還有哪些條件沒有用到(尤其是題目中括號內的條件不可忽視)或沒有充分使用(有些條件在解題過程中不止使用一次)。
二、幾點考試技巧
先易后難,合理放棄。高考肯定會有難題,只不過難題出現的位置會因人而異,只要不是解答題最后一題的最后一問,都存在“先易后難,合理放棄”的問題。請考生記住這樣一個道理:高考就是讓你把會做的題目做出了,不會做的題目,不要戀戰,尤其是在考試開始一段時間內。
有了想法寫出來。解答題閱卷是“踩得分點”的,如果書寫不規范(如沒有過程或跳步嚴重或分類討論最后不總結),雖然答案對了,但你沒“踩到得分點”,仍會被扣分。對拿不準的問題,可采取“先瞞天過海,后亡羊補牢”的策略(比如通過特殊值法、數形結合法、合情推理等先得到結論再解答),有想法就寫上,在沒有把握時不要輕易劃掉,若踩到得分點,就可得點分,錯了也不會扣分。如果前面的小題不會證明,而后面題目要用到前面小題的結論,這時盡管放心使用,照樣會得本小題的分數。要盡可能少丟每一分,盡可能多得每一分。
考試開始的前幾分鐘不要急躁。一般認為前面的客觀題比較簡單,急于做完留出時間做后面的解答題,結果忙中出錯,尤其在前5小題是最容易犯此類錯誤的,而且檢查時也不會特別注意這幾小題。另外,有些同學會瀏覽一下試卷,看到后面有些解答題不是一眼就能有思路,頓時心情感到很緊張,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暫時遺忘,熟悉的知識一時想不起來,或把簡單的計算如移項、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算錯(平時有這種現象的同學一定注意改正)。
也要防止有些同學過于“放松”,沒有一點緊張感,因為保持適度緊張有利于高效思維,使運算高效有序。
三、查漏補缺
以下幾個方面要引起重視:
一是對易錯的地方要理清
比如,數列的前n項和Sn與通項an的關系:an=Sn-Sn-1,其中n要大于或等于2,n=1時不一定成立;又如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中,公比q是不等于1的,若公比等于1就是常數列,解題時遇有字母就要按此標準分類討論。 三角公式是否記住,所謂記住不僅是從公式的左邊到右邊,還有能從右邊到左邊(逆用公式),有時還要記住公式的變形(舉一反三)。有些同學平常做題看公式,考試前把不記得的公式默寫在草稿紙上,這種方法對公式的簡單要有或許還可以,如果遇到需要使用變形的式子就困難了。
二是關注一些較“冷”的知識點
上海二期課改后,教材中新增內容每年都考到一些,比如,框圖、行列式(矩陣)、理科統計中的方差、隨機變量的分布律,文科的線性規劃、三視圖等,這些知識不難,但平常用的不多,容易遺忘,得分容易丟分也容易。立體幾何解答題理科同學都不約而同想到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果是旋轉體則不一定能建系,這些在考前都要考慮到。
三是彌補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數學有多個分支,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部分同學對某些分支學得不好,平常對此心有余悸,一旦考場遇到極易丟分。現在要抽出一點時間專攻這些問題,建議把自己最容易做錯的一些題目相對集中起來,分析錯誤原因,并給出正確解答,這樣就可以舉一反三,掌握一類問題的解法。
四是適當記住一些常用結論和常用方法
有些結論書上沒有,但由書上結論很容易推出來,可以稱之為書中定理或定義的“最近推論”,這些結論在平時經常用到,而且往往會使解答變得很簡單,尤其是客觀題。
3、政治
夯實基礎
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是高校甄選人才的最主要方式,這就決定了政治高考試題具有選拔性的特點,無論是考查的內容及其所占比例、測量目標及其占比、試卷結構,還是試題的立意、設問角度、能力要求,或是評價標準等都具有相當的要求和難度。
政治試卷考查的知識內容包括高中階段所學的全部內容,測量目標中高端能力要求即分析說明、綜合運用和評價的大分值試題占總分的40%。而側重分析和評價能力要求的達成,是以學科基本知識的識記和理解為基礎的。因此,扎實的學科知識基本功,夯實政治理論基礎,是應對政治高考的前提和基礎,必不可掉以輕心。要夯實學科理論基礎,從宏觀上看,必須在整體上把握知識內容的總體架構和知識體系,或從某一知識內容出發,將分散、零碎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要求建構起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思維模型。從微觀上看,必須弄清每一考點內容的來龍去脈,即掌握每一知識考點的“是什么”、“為什么”、 “怎么辦”。
明確規范
規范即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明確政治高考的各項“游戲規則”,是準確而有效的達成考試要求的重要環節。政治高考規范主要包括:考試方法和試卷總分、考試時間、考試內容及其占總分比例、測量目標及其占總分比例、試卷結構、評價標準、學科術語和答案組織格式等多項規范和要求。因此,明確并掌握高考各種規范,特別是掌握各類主觀性試題解答格式方面的規范和要求,對提高復習對針對性和有效性尤為重要。
關注熱點
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學科的最大特色。高考政治試卷不回避已經或正在發生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重大時事熱點。試題以熱點問題為切口,考查學生對學科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識記、理解、分析說明、綜合運用和評價能力等。故必須關注近期社會熱點,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熱點產生的原因,并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礎上,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高考復習的有效性大大增強。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與經濟體制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中國共產黨與群眾教育實踐活動、2014年“兩會”與政府工作報告、“嫦娥三號”與探月工程、東海防空設別區的劃設與國家主權和安全、中國(上海)自貿區與對外開放、亞信峰會與中國周邊外交、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黨風廉政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城鎮化建設與擴大內需等等重大的時政熱點、經濟熱點、科技熱點和社會熱點等,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如,新中國首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于2013年底召開。會議認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
(1)從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視角,簡要回答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原因。
答案示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共同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維護相對公平,實現共同富裕,正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意義所在。
(2)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存在著發展水平總體滯后、發展方式粗放、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盡合理、產業支撐不強等問題,請選擇一角度,就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的簡要方案。
答案示例:結合地區優勢,建立特色鮮明的地區產業,以增強產業支撐作用。如,發揮地區的產業優勢,選擇和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發展環保型的綠色產業,同時搞好城鎮化建設配套的基礎設施,發展能夠為城鎮居民提高優質服務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娛樂等服務性產業,從而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
推薦閱讀:
掃描美考網微信二維碼(www_mkao_cn),可查詢最新的藝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