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輪復習對藝考生來說是提分校考最佳的階段,考生如何利用二輪復習時間,以最佳備戰狀態迎接高考呢?在此階段藝考生應注意些什么呢?
一、重拾遺忘知識點
高考第二輪復習就絕對不像一輪復習那樣按部就班了,復習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復習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復習的主動權。
雖然經過一輪復習后,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于一輪復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盡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搭建知識結構橋梁
高考二輪復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梁。
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借助理解記憶等方式調動復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有效的檢索體系,在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能準確、及時地提取出來。
三、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
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串起來,使課本上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課本上的知識點就象一粒粒珍珠,散亂地堆在那里我們是不好把握它的,如果我們能找到一根線把它串起來,它就成了項鏈,隨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們都能很方便地把其它的珍珠帶起來。
在這里,貫穿前后的問題就是線,課本相關知識就是珍珠。在第二輪復習階段,我們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這些珍珠串起來的線,以及把珍珠串成項鏈的能力。
所以在二期復習階段,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能力。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識串聯起來的相關問題,這樣的相關問題我們能找到的越多,我們對課本前后貫穿的角度越全面,我們對知識點的把握就會越準確,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越全面。
四、提高做題效果
在第二輪復習階段,要想提高做題的效果,學生必須多思考,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
1、多思考
在題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屬于哪種題型,這種題型有什么特點,審題時有哪些技巧,答題時有哪些基本要求。通過題型歸類、方法歸納,使每一個題做出收獲,使每一個題目都能給自己以啟發。
2、多比較
經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比較,看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識選擇和參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一定要搞清自己錯在哪里,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理解錯誤,是題型特點沒掌握還是答題方法不熟悉。弄清問題癥結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決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只關注分數,只滿足于知道這個題目答什么,而忽視自己不該忽視的東西。
3、多總結
多關注自己在做題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注意從個性中抽象出一般的東西來,自己總結出一些對自己答題有指導性作用的方法來。從心理調節到時間分配,從閱讀習慣到答題順序,從思維模式到語言組織,在平時做題時都要注意去觀察自己有無缺陷,并注意在做題時尋找克服這些缺陷的方法。
五、進行典型題訓練
高考黃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題法則,其實如果我們把高考的方向把握準了,高考的出題模式弄清楚,我們在平時的學習會很輕松。
不只是在數學、物理這樣的理科有典型題,文科的東西也是遵循這一原則的,比如語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結構、好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用來模仿。
學習就是一個由模仿到駕馭的過程,我們在借鑒別人精彩點的同時也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最終由量變到質變,使我們成為一個出口成章、才華橫溢的人,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六、培養綜合能力
這個過程就是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個人所有的過程,即達到“聽得懂老師講的,沒了旁人指點,通過自己思考,也能解題”的要求,是一個培養考生“再加工”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過程,而這樣的要求正是與近年來高考的改革方向、學生能力要求和命題思路是一致的!因此,如果二輪復習沒有掌握好,不僅三輪復習要求的速度和準確度將無法得到保障,而且很容易造成復習效果不佳,考生很有可能在高考過程中出現“題拿到不知道如何下手”“題做不完”等狀況,成為考生的致命傷!
七、培養科學的應試習慣
這個方法往往是理性的,習慣則帶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時作業時,由于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性答題。但考試時尤其是高考時,由于有時間限制,特別是帶著一定的心理壓力應試,許多學生在答題時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習慣答題,許多老師平時強調的東西根本來不及想。
比如我們平時講習題時如果問學生遇到“為什么”應該從那些角度組織答案,學生都會加答“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可是一到考試,許多學生根本想不到這一點,他往往只能機械應對,頭腦中冒出一句答一句,把“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忘到了九霄云外,等到試卷拿到手里看分數被扣了才又想起這句話。
所以在二輪復習階段,一定要注意把老師的要求轉化成自己的答題習慣,要形成一拿到試卷就不自覺地朝老師要求的方面去做的習慣,這樣才能真正讓平時積累起來的經驗在考場上發揮作用。
八、形成考試體系,訓練解題思維
很多題型可以歸類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題型,題目和條件都有其內在的關系點的,一般的解題入手方法不外乎為順著題意來,或者以尋求的結果為出發點逆向推導,只有學會從題目本身尋找做題的入手點,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維步驟,才能在考場上適應任何題,立于不敗之地。
所謂的考試體系就是構建在考試時第一遍的做題思路,到這時候可以減弱我們研究題目本身知識點的比例,加強研究做題第一思維的比例,通過同類型套題來總結和調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歸納其中解答的思維共性,能夠快速幫助我們獲取分數。
推薦閱讀:
美術生文化課沖刺要點(內附2016年各省藝術類文化課分數線預測!)
掃描美考網微信二維碼(www_mkao_cn),可查詢最新的藝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