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到臺上一唱,10萬、20萬進賬;寫歌、譜曲累得吐血,得手只有幾千補貼!這種社會現象,導致正在進行的藝術考試出現了聲樂專業考生門外排長隊、作曲創作專業老師門內等人來的局面。
近日,記者來到部分省外院校來湘組織藝術類專業校考考點,發現報考作曲或音樂創作類專業的考生人數較少,甚至有學校出現無一人報考的局面。
鮮少有人報考音樂創作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考生報考音樂創作。”26日下午,在位于左家垅的2011年省外院校來湘組織藝術類專業校考考點,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的招生老師一聲嘆息。今年音樂類創作類考生總體報考人數較少,而他們學校該專業還未有一人報名。
“想當美食家的太多,而能沉下心來做菜的太少。”這位老師搖搖頭說。
記者在另一考點——湖南師大音樂學院看到,音樂類招生院校有119家,而涉及作曲或音樂創作的院校卻不到20家,可即便如此,該類院校的此專業常出現招生不滿。
云南藝術學院的招生老師告訴記者:“我們學校音樂類招生70人,報名的考生不少,但作曲專業到現在報名的才7個。”
學藝術忌功利浮躁心態
記者路過一考點時,聽到里面傳來一陣動聽的歌聲,但當這位考生走出來時,卻看到他滿臉沮喪。一位考官告訴記者:“這個考生唱歌還不錯,我們要求他再唱一首時,他快要哭了,原來他拿手的就這一首。”
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的招生老師說:“對音樂的感覺和把握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底子不深厚,談何要達到創作的境界呢?音樂創作需要考生綜合能力特別強,合唱、和聲、聲樂、樂器等缺一不可,現在哪還有小孩愿意沉下來好好學?”
云南藝術學院的招生老師認為,這種原因的形成與社會大環境有關,一些考生看到歌手一曲成名后名利雙收,便紛紛效仿,這種功利浮躁心態,再加上作曲薪酬低下等原因,導致了唱歌的人多,創作歌曲的人少。
“就好比會品嘗的美食家太多,而會做美食的廚師太少,結果自然是一群美食家就著酸菜吃泡面。”該老師感嘆道。
“歌唱得再好,沒有好的歌,也唱不出名。”老師說,近年來通過選秀等平臺出現了很多新歌手,但是真正能讓人記住的并不多,就證明了這一點。
更多藝術類高考信息查詢請放問:藝路網